文章莫写“断头话”最近,我在审改一篇理论文章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种非常典型的“病症”——前言不搭后语,上气不接下气。我一边改一边想,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病症呢?想着想着,“断头路”这个词突然从脑海中跳了出...
【写在前面】多年来,我经常给不同的对象讲写作。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常讲常新,而不是一本教案用到底。比如,对在校大学生,我讲的是《“写作学习法”漫谈》《写作+:有你的人生更精彩》;对选调...
【新课导学】《边写边悟》一书已经很久没有继续往下推送了。今天,接着推送“文法之悟”篇的“行笔之法”。这部分一共10篇文章,其中打头的一篇《题好文一半》已经提前放送(见第289讲),这里从第二篇推起。关于公文的...
最大最好的融合——和苏远“写友”成 文【核心观点】公文与文学看似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不仅有相通之处,也未必就不能有相融的可能。相融的,或许不是文风,不是行文要素,但必定是文字,是文字背后起支撑作用...
也谈“纯厚明切”——元稹文风的突出特点及其启示意义成 文近日,我在《秘书工作》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隋唐公文文风变革的历史经验及其借鉴价值》(见《秘书工作》2021年第8期),其中谈到元稹、白居易“变诏书体,...
“备”在“不备”中——参加公务员遴选如何有针对性地 做好准备工作成 文【核心观点】公务员公开遴选,一个鲜明导向就是“不考知识考能力,不靠突击靠平时”。参加遴选者不应有“临时抱佛脚”的心理,考前突击不会...
“做包子”与“包饺子”——一次座谈会发言材料准备工作 的体会和思考成 文【核心观点】如果一篇稿子被扩展后篇幅超过原文一倍,或者被压缩的篇幅超过原文的一半,最好调整结构、重写一篇。否则,扩写出来的文...
标题最好见观点——一篇工作报告的修改体会和思考成 文上一讲,我讲到在机关文稿写作中,标题不一定是观点、见观点,好的观点也不一定都能上标题,但如果能把观点句用作标题,无论大标题还是小标题,整篇文章的精气...
审因论治改稿子——以一封写给毕业生党员的公开信为例成 文我写了三十多年材料,写出了一些名堂,也写出了一定名气,以至于不少人都以为我是学中文的。事实却是,我是中医学专业科班出身的。然而大道相通,“中医”与...
学会“让别人说话”——机关文稿写作的一个实用技巧成 文前段时间,我在工作地主导开展了一项试点工作——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述双评”。以往开展这方面的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往往是“一次过”,听取述职、参与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