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我心一亩田 用来种春风 ——致“三好公文课”的读者朋友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5 13:20:47

我心一亩田   用来种春风

——致“三好公文课”的读者朋友


  前段时间,我到一个县里考察民宿项目,参观了好几家乡间小旅馆。这些旅馆都是民居翻修扩建而成的,规模不大,清新舒适,各具特色。其中一家旅馆门前的照壁上,镶嵌着一块招牌,木制的,上面刻着这么一行字:

心里易亩田  用来种春风

我知道,木刻中的“易”字,取自旅馆经营者的公司名称,替换了同音的“一”字。

“心田一亩种春风”——望着滚滚麦浪、袅袅炊烟、薄薄暮霭,嗅着淡淡的泥土芬芳,品味着招牌上的句子,几分浪漫,几分恬静,几分怡然,诗情与画意是那么契合,我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了。

这是谁的诗句?虽说“高手在民间”,我就不信这么个小山村里,能有这样的“诗才”。赶紧上网查了一下——难怪,原来这是三毛的作品啊!

招牌中这句话,出自三毛的一首诗,诗名叫《梦田》。这首诗还被改编成歌曲,由齐豫和潘越云演唱,发行于1985年。原诗如下: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梦一个梦

一颗啊一颗种子

是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尽梨花春又来

那是我心里一亩田一亩田

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梦

少年时代,我读过不少三毛的作品,特别喜欢她那种感性中透着知性、单纯中显示深刻、不经意间诉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的文字风格。虽然三毛“坚持看守个人文字上的简单和朴素”,“而且,一向不用难字”,但她总是能把自己细腻的情感、不一样的感受力精准输出为文字,用大家熟悉的文字,写出别人写不出、道不明的感觉,所以她的作品特别能打动人。这首诗,亦如此。

我之所以被招牌上的诗句所打动,除了诗句本身的魅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句诗让我找到了对自己开设“三好公文课”的意义的最好注解。

“三好公文课”,每一篇、每一讲都植根于我的心田,用血汗来浇灌。我种下的,有写作兴趣的种子,也有知识的苗、智慧的花、经验的果,更有飘香、送暖、化雨的春风。

我参加工作的前十年,写下了许多落着自己名字的文章,有数十篇论文,也有数不清的新闻、散文、杂文,还有十几本与人合著的书。

走上从政之路后,尽管从未停止过笔耕,但都是为单位、为领导服务,我的名字再也没有落在自己笔下产出的文稿上。所写的文字,尽管经过自己的思考,但未必是自己的思想。

“三好公文课”,是我在这样的笔耕中给自己开辟的一方“自留地”。写什么,怎么写,我的田地我做主。

一开始,我只想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文路上的探索、体悟和收获,所写的东西是给自己看的,这些具有总结性质的文字也有助于自己更好地往前走。这便是《边写边悟》的由来。后来,我把这本书里的文章推送出来,有些读者觉得,这些文章好是好,就是例子少了些。确实如此,因为它们原本是写给我自己看的,例子都在我的脑子里、电脑里,可以随时调取,无需陈列出来。根据读者的需求,后面我在推送《边写边悟》中的文章时,脑子里就多了一根弦,在不改变“小清新”的文章风格、不增加太多篇幅的前提下,尽量举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

在指点年轻同事如何写材料的过程中,我又想到,自己从“野路子”中一脚深、一脚浅,好不容易才蹚出来,应该给那些和我干着类似的活、在文山之上艰难跋涉的“后来人”提供些许帮助,让对写材料没有兴趣的人能培养出兴趣,让在文路上摸索前行的人少一些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这便是《边写边讲》的由来。

写着写着,讲着讲着,“自留地”变成了“公文课”“公开课”,它不再是“一方地”“一亩田”,而是“一条路”,一条让人愿意流连、驻足的路——这是我走过的路,用笔开出的路,也是很多年轻人将要走、正在走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不再是自顾自地走,而是一边走一边为路人留下路标、索引,告诉他们哪里是正确的方向,哪里有沟沟坎坎;我还一边走一边时不时地停下来,把自己看到的风景记下来,在路边种下些花花草草、蔬菜瓜果,以便路人一起欣赏、随时取用。

不知不觉,我从“耕耘者”变成了“造林人”。在我走过的路上,洒下了更多晶莹的汗水,留下了更为坚实的足迹,也种出了一棵棵生机盎然的苗木,种出了自己心里的春风。(1602字,2020年4月11日完稿,4月23日修改)


 【写在后面】

我一直有点儿纳闷:“三好公文课”上线以来,得到普遍好评,不少读者说是唯一置顶收藏、唯一每篇每天都阅读的公众号,还有很多读者赞之为这个“最”那个“最”,但为什么关注量、粉丝量并不算很大呢?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公务员有20多万,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有100多万,这是多么大的一个需求“市场”啊!何况,还有国企,还有其它省区市呢!

我一直认为,别人是在“运营”公众号,我则是在“运行”。难道非要借助市场手段、经济手段才能造就大号大V吗?难道,免费、公益会影响到“三好公文课”的传播?我就不信这个邪!

我希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己能逆流而上,成为自媒体传播的成功“逆行者”。我期待的成功,不在于所谓的知识变现,不在于赚钱出名,而在于能证明思想的传播力,证明写材料并不是“冷门”“冷板凳”!

为了让更多朋友沐浴到“三好公文课”的春风,恳请和希望读者们力推一把,把它推送给你身边每一个在体制内工作或者希望到体制内工作的人(写材料是在体制内工作必须掌握的一把刷子,是助力从政者、管理者的神器),特别是正在为写材料而苦恼、而纠结、而备受煎熬的人,实现你好、我好、大家好!

读者就是力量,点赞就是加油,转发就是支持!


图片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