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把握“时势事” 意义“高且实” ——机关文稿中“重要意义”的写法例讲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5 13:20:16
把握“时势事” 意义“高且实”有经验的写手都知道,材料中最难写的,要数领导讲话稿;领导讲话稿中最难写的,往往是“重要意义”这部分。
“重要意义”为什么难写?难就难在虚实难把握——所谓“虚”,指的是讲道理;所谓“实”,主要是摆事实。不讲大道理吧,领导往往会说“高度不够”;大道理讲得多了,给人的感觉不是“空”就是“虚”。怎样解决这个难题?我体会,只要把握好“时、势、事”这三个字,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把握好“时”,就是从时代背景出发,阐明所写事项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其实就是时代价值。如果文章的主题比较大,又有足够的篇幅,可以穿越时光隧道,从过去写到现在,在历史比较中彰显时代价值,用历史意义来衬托现实意义。古语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汉·桓宽《盐铁论》)因时而变,因时而进,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意义。把握好“势”,就是结合发展大势,阐明所写事项的紧迫性。“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孟子·公孙丑》)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指的是形势、走势、态势,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体特性和趋向。要把意义写深写透,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需要“就势论事”,这样才能“据势行事”,进而“借势成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势论事,就是把所写事项放到大局大势中审视、认识和看待,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来分析,也可以从国际国内的视域来把握。把握好“事”,就是用事实事例说话,阐明所写事项的必要性。这里所说的事实,包括所写事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等等。无论摆脱困境还是解决问题、直面挑战,目的都是改进工作、加快发展。工作需要、发展需要,说得大一些,就是党和国家、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就是必要性的内涵所在。当然,阐述重要意义时,无论“审时”还是“度势”,都是为了更好地“论事”,要把“时”与“事”、“势”与“事”紧密结合起来,不能与事无关、置身事外,或者搞成“两张皮”。脱离“论事”这个根本落脚点来审时度势,就和“干打雷、不下雨”差不多。时也,势也,事也!时未及,以势待时;时及,以时取势。因此,古往今来,审时谋势者必成大事。这段话,精辟阐明了“时”“势”“事”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灵活运用这“三字经”很有帮助。举例来说,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其中谈到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时,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基本的逻辑就是“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下面是这部分的提纲和逻辑层次,括号里的内容是我的简要分析。第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有优良作风;(提出问题,由“时”引出“事”)优良作风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分析问题,因时而进)从弘扬优良作风的角度,阐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解决问题,“时”与“事”紧密结合)第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提出问题)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揭示规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审时度势,分析问题)从争取人民拥护和支持的角度,阐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解决问题,借势论事)第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主流;(这是大势)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四风”上;(这是“小势”,提出问题)从清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角度,阐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势”与“事”紧密结合,解决问题)5年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其中谈到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时,开了4条来分述。第一,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从解决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上存在的差距的角度,阐明开展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二,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从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角度,阐明开展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第三,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从解决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的角度,阐明开展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第四,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从解决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神不振、担当劲头不够的问题,确保宏伟目标实现的角度,阐明开展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上面这个提纲,与阐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写法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仍然在“时、势、事”上做文章;不同的不仅是条数有变化、层次更简明,更主要的是每一条都突出了问题导向。现实问题本身就是“时、势、事”的结合体,“现”者,“时”也;“实”者,“事”也;问题的蔓延就是“势”;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推动问题解决,这就是“重要意义”所在。这两个例子说明,“时、势、事”这“三字经”,在具体“念法”上是非常灵活的,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或“二合一”,或“三合一”;或“时”为先,或“势”在前,或“事”打头。包括拉条子的写法,运用起来也比较灵活。可以拉三条,也可以开四条、五条甚至更多;还可以不拉条子,就这么一段一段写下去。比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阐明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时,就没有拉条子,而是从1924年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关于党内教育的决议谈起,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以来以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分别阐述了党校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任务、发挥的作用,最终得出结论: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样的写法,是以做好党校工作这个“事”为主题,以“时”为主线,以新形势为背景,把三者有机融合。上面这3个例子,对“时、势、事”的运用各不相同、各有其法、各见其妙。这就生动地说明:文有法,无定法。(2695字,2020年3月28日完稿,4月1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