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5 不抄不会写 照抄不是写

系统推荐 更新:2025-06-21 17:21:31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习文之法 

写文章是个技术活。学习掌握任何技术,从根本上说,方法就四个字:得心应手。辩证唯物论强调知行合一,“得心”就是“知”,“应手”就是“行”。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先要对写作方法、技巧及其原理了然于心,再反复上手去练,直到手随心转、心到手到。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还要努力实现“知行递变”,先不折不扣地变“知”为“行”,再由“行”自变为更高更深层次上的“知”,周而复始,不断提高。


32403_rixq_5277.jpeg





不抄不会写   照抄不是写



有写友告诉我,某日,一位资深“笔杆子”向他介绍了这样一条写作经验:“写文章,抄一篇是抄,抄两篇是综合。这一招不能公开说,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这位笔杆子说得有些遮遮掩掩,其实,个中奥妙大家都明白,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写文章要善于“抄”,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甚至有人戏言:“秘书秘书,就是秘密地抄书。”

问题在于,怎样才是“会抄”?怎样“抄”才“抄”得巧妙,“抄”得心安理得、干手净脚、没有“后遗症”?这就需要明确抄袭行为的认定标准,厘清其与引用、综合、模仿、借鉴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和界限。

所谓“抄袭”,也就是剽窃,《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作自己的”;二是“指不顾客观情况,沿用别人的经验方法等”。写作中的抄袭,主要指的是第一种情况。

但是,抄一句也算抄吗?谁敢保证不会有“纯属雷同”的情况呢?这就引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文字重合率”。有人据此提出了一套运用在线软件检测论文抄袭的评判标准:一篇论文与数据库的文字重合率≥10%,属于句子抄袭;30—50%属于段落抄袭,50%以上则是整体抄袭。我觉得,这套标准还是比较合适的,至少不会把一两句话的雷同认定为抄袭。

至于“引用”,是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明引”“暗引”“意引”之分。明引,就是在引用部分的前面或后面,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引用内容的出处、来源。暗引,就是不单独引出,也不说明出处、来源,直接把引用的话组织到文章里,使它和作者自己的话浑然一体。意引,就是在记得不那么清楚的情况下,把出处和大意约略地写出来。引用,最鲜明的标志是引号,只要加了引号就不是抄袭。

再说“综合”,就是对别人的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和集成,这也是写文章的常用手法,学术论文中还专门有“综述”一体。综合的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材料综合,二是观点综合。我认为,评判一篇文章是在“综合”还是在“抄袭”,主要看观点是不是自己的,或者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如果只是用“拿来”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不算抄袭;如果综合了别人的观点之后,能够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不能算抄袭,因为所综合的观点是“用”而不是“体”。当然,综合别人的观点最好也说明每一个观点的出处。

再说“模仿”,就是依葫芦画瓢,照着样子写文章。在写作中,可以全文模仿别人的写作方法、结构方式,也可以局部模仿一个句子、一个段落。这是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写作的必经阶段。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不照搬别人的观点,不照抄别人的句子,就算不得抄袭。

最后说说“借鉴”。有的人把“模仿”与“借鉴”混为一谈,在我看来,二者虽然都以对照为前提,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模仿是有样学样,以求达到“一个样”的效果;借鉴是你有你的样子,我有我的样子,对照你的样子来完善我的样子。模仿的价值在于为我所学,进而为我所用;借鉴的价值在于为我所参,好的为我所学,不好的为我所戒,是取长补短、择优而用。

由此看来,真正的“会抄”已经不是“抄”了,而是对引用、综合、模仿、借鉴等手法的灵活运用。高明的“抄”,是模仿而不照搬、借鉴而不复制、师古而不泥古,是“取其意”而不“用其辞”,“学其神”而不“仿其形”。齐白石告诫后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文章可以,甚至不经过这样一个阶段,就学不会写文章。但是,任何时候都要谨记:照抄不是写!(1380字,写于2016年6月,2019年6月23日修改)


32405_o8c0_2173.jpeg



32407_8yl8_3595.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899002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