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谈谈写作之道(二)

系统推荐 更新:2025-01-26 16:55:19

致读者朋友

上一讲,是从宏观学理、思想认识的角度探讨写作之道。下面这篇文章,则是从具体操作的层面继续探讨。这两篇文章,思考的角度一宏观一微观,恰恰证明了“道”可大可小、可虚可实、可悟可行。这正是道化无际、道用无穷的生动体现。







写作之道1

图片


探讨“道”这个东西,有两句话不可不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上面这两句话,第一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句出自千古奇书《周易》的《易传》部分,是对《易经》思想的解说和发挥。单独看,两句话都不是太难理解。可一对照,问题来了——按照《易传》中的思路,“道”的变化规律会呈现为另一种形式,也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这不是把老子的观点弄拧了吗?


写作之道2

我查了不少资料,后来才搞明白,两者的思想是共通的,只是老子对易学思想进行了更为抽象化的提炼。《道德经》中的“一、二、三”,并不实指任何具体的意象,只代表“道”在变化过程中必经的步骤和层次。比如:“一”是指“道”的第一次变化,其结果是生出了“两仪”。“二”和“三”也可以此类推。所以,老子没错,《易传》也没错。

就写作之道来说,这两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呢?如果把“道”看作是物质运动的规律,那么,写作中的“一、二、三”以及“两仪、四象、八卦”分别指什么?抓住了这些,写文章是不是就能够执简驭繁?

我琢磨来琢磨去,得出了这么一些认识。


写作之道3

世间万物,各有其道。正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一样,不同的文体文种也有不同的道。写作之道,是所有文章的共性规律。我们认识写作之道,必须从个性中抽象出共性;我们驾驭写作之道,则要用共性去指导个性。仅就公文写作而言,其写作之道应该是:

第一步:运用工作规律,找到“写什么事”这个根本,这就是“道生一”。公文写作需要运用到两方面规律,一个是工作规律,一个是写作规律。公文以处理公务为目的,实质上就是写“公事”的文章。所以,拟制公文应以“谋事”为前提、为核心、为根本。要把公文写好,首先要把正在做、将要做、打算写的事琢磨清楚。谋事的能力,体现着干部的思想成熟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文写作的水平。这种“以事为本”的写作思维,在公文写作中至关重要。


写作之道4

第二步:由要写的事情,派生出事理、文理这个公文的“两仪”,这就是“一生二”。写公文不能为文而文、为写而写。从表面上看,公文要依照文理去写;从实质上看,更重要的是顺着事理去写。文理浮现在文章表面,告诉我们怎样做好“为文之事”;事理暗藏在文章之中,告诉我们如何处理“文中之事”。这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一阴一阳,就是文章的“两仪”。

阴阳是古代哲学范畴的抽象概念,代表事物的两种不同属性以及相互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并不是指具体事物。“360百科”中对此有专门的解释,认为“阴阳一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不可执一而定象。二者虽无定象,随道而变,上皆可为道,下亦可为器。道用无穷,处处有之,因用而论。用即出,阴阳即定,二者虽定,亦随时而变迁”。所以,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阴阳所指代的要素是不一样的。写公文,应该是“七分事,三分文”,你把所写的事情摸清楚、想明白,一篇文章就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事情只是打打字、写到位而已。文学作品讲究以情感人,则应该是“七分情,三分文”,只要充分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文章自会显示出一种天然的美、质朴的美,不需要太多的修辞。


写作之道5

第三步:综合运用文理事理去进行文章的构思,准确把握“意、形、典、辞”四个写文章的核心要素,这就是“两仪生四象”。“意”是意旨,一般指文章的主题思想,在公文中包括行文目的、行文理由,可合称主题主旨,犹如文章的灵魂。“形”是文章的体例、布局、结构,犹如文章的骨架。“典”,直接的意思是文章中运用的典故,引申意义就是写作的素材,是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的综合运用,这是文章的血肉。“辞”就是文辞,这是文章的表皮、外衣。一篇好的公文,必然是这四者的有机结合,以意旨为统领,以结构为支撑,以素材为内容,以文辞为外表,做到精神清朗、骨骼匀称、血肉丰满、皮肤细腻,从内到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和谐的美。


写作之道6

第四步:运用两分法,把文章四要素分解成更为具体的八要素,这就是“四象生八卦”。意旨可拆分出主题和主旨,重在解决行文要“表达什么思想”“达到什么目的”的问题。结构分为形式结构和逻辑结构,前者主要解决文章的“框架怎么搭”的问题,后者重在解决观点、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怎么摆”的问题。文章的形式结构,主要有按时间关系、递进关系形成的纵式结构,按空间关系、平行关系形成的横式结构,以及混搭形成的纵横交错式结构。在公文写作中,用得最多的逻辑关系是总分、主从、因果、并列、递进等。用典,主要有用事、用句两种,前者指引用事例,后者指引用语句。文辞,则可分为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前者包括描写、叙述、抒情、议论、说明五个基本手段,后者包括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型。把上述八个方面考虑清楚了,一篇文章的整体构思也就八九不离十了。紧紧抓住这八个方面,就可以“万千气象道中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也许这样去理解写作之道,多多少少有些牵强。但我想,这样的分析和推理,对于我们从本体和要素上去认识公文写作、更好地把握写作规律,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2034字,2017年3月27日完稿,2018年3月20日修改)


图片

来源:三好公文课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276616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