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工作谋划的四梁八柱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6 20:08:04

工作谋划的四梁八柱

成    文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牵头筹备本系统的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筹备工作中,难度最大的往往是文稿撰写,其最大的难点又往往在于工作谋划——对写手们来说,难就难在不仅要“谋于未兆”(唐·武则天《臣轨·慎密章》),当好“事前诸葛亮”,还要“不在其位,善谋其政”“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这次会议也不例外,我在文稿撰写上下了不少功夫,甚至不得不撇开材料组的其他成员,直接上手、单兵突击,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谋划工作的能力和经验还有所不足,这是很多年轻同志普遍存在、亟需补上的一块短板。

既然看到了这个问题,无论是作为本部门的领头羊还是作为材料界的老司机,我都有责任做好“传帮带”。为此,这里专门就怎样做好工作谋划开上一课,既是讲给同事们听的,也与读者朋友一起探讨交流。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六韬》)我体会,周密的工作谋划就像砌房子,需要有思维的四梁八柱作支撑。四梁,指的是目标、任务、思路、措施这四个谋划工作的基本要素,往往摆在相关文案明面上,起着统揽内容的重要作用。八柱,则是文案背后发挥支撑作用的八个隐性要素,它们在文案之中未必看得见、看得出,却共同决定着“谋”的水平和质量。很多人之所以拿不出高质量的工作谋划,根本原因在于一味地在“铸梁”上花心思,在“立柱”上下的功夫却不够,导致所作的谋划成了“面子工程”,撑不住、立不稳。工作谋划的八根柱子分别是:

第一,谋有“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规律,谋划工作也不例外。“谋”的规律,从本质上说就是“思”的规律,正所谓“善思者善谋,行思者致远”。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六个必须坚持”概括了其基本内容,也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谋工作、谋事业、谋发展必须掌握的大道、通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样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的核心,也是我们谋划工作时尤其需要掌握好、运用好的锐利思想武器。

工作理念、思想观念是工作谋划的核心和根本出发点。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尤为重要,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谋划。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贯穿于工作谋划全过程,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这也是谋有道的核心要义。

第二,谋有“标”。这里所说的“标”,不是指引方向的路标,而是作出评价的标准,就是要懂得怎样的工作谋划才是好的,是有水平、有质量的,然后才能对标看齐。关于工作谋划的好差评,并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但多数人的看法具有一致性。在我看来,好的工作谋划应当符合这么五条标准:

一是谋得大,胸怀大局、把握大势、聚焦大事。谋略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视野、胸襟、气度,有多大格局才能谋多大事业。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一部分,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放眼全局谋一域”,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立足本地本职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这样才能“大盘取厚势,落子开新局”,而不至于眼里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狭隘地就事论事,机械地见子打子。

很多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喜欢在办公室里挂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以及本省地图。这些地图并不是装饰,而是谋划工作的辅助工具。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发展布局怎么样,如何构建和发挥交通优势,怎样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在地图上一目了然。而且,地图可以在方寸之间总揽世界,多看地图会让我们的眼界和心胸变得更加开阔。我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研究员教导后辈怎样做研究、写文章,他说:“现在的年轻人写文章多,但很多文章都是空的。”
一位年轻人问:“空不空有什么标准吗?”
老研究员肯定地回答:“有标准!标准就是你写的文章应该可以在地图上标出来。”

对于写好机关文稿尤其是编制好发展规划来说,这个故事中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我们要学会看着地图谋工作,这对于提高科学规划水平和统揽全局能力很有好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致广大而尽精微”是成事之道。在我看来,这也是谋事之道,毕竟谋事是成事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们谋划工作不仅要“致广大”,还要“尽精微”,把各方面的关键要素、影响因素特别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可能遇到的风险挑战等充分考虑到,尽可能周密细致地作出安排,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

二是谋得远,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清·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对多数人来说,不可能也没必要“谋万世”,但至少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谋发展、谋未来。

谋得远不仅是眼力问题,也涉及到谋划工作的站位,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谋划工作的时候,至少要站在所在地方和单位“最高领导”的高度去看问题。否则,就算眼力再好也会因为视野受限而难以及远。

谋得远不是不看眼前、不顾现实,而是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想远看近抓当前。只想远、不看近,必然会驰于空想,就像走路只看前头不顾脚下,很可能会栽跟头。反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作推进、事业发展就难以为继。

三是谋得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抓关键。看本质,核心是看好坏、看利弊,在此基础上才能决定取舍、作出定夺,兴利除弊、趋利避害。抓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人、关键事,抓到关键处,抓在关键时。就谋划工作来说,尤其要抓住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住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的堵点卡点,有针对性地开出方子、提出对策,特别是用好改革发展关键一招,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力强的工作抓手。

四是谋得准,关键是定位准、方向准、目标准。有人说,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这生动说明了定位、思路、格局的重要性。谋划工作必须找准工作定位,这就像我们使用导航仪引路的时候必须先进行GPS定位一样。工作定位的核心是搞清楚自己或所在地方、单位“应该干什么”“ 需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主要由单位职能、岗位职责决定,“需要干什么”主要由发展需求、群众需要决定,“能够干什么”主要由现实条件、能力素质决定。

目标定位也是工作定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标的确定,总的原则是科学合理。科学,就是要符合发展规律,与上级提出的目标导向相符合,与本地本单位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之前提出的目标要求相衔接。合理,就是符合本地本单位本职工作实际,不高也不低,可期且可行,合理的目标应当是不容易实现但跳起来就有可能摘到的桃子。一般情况下,工作越具体,目标也越集中,而发展目标应当是体系化的,既有总目标又有子目标,既有定性目标又有定量目标;总目标以定性为主,要有特异性和感召力,子目标以定量为主,要可实现、可评价。

目标具有指引方向、激发动力的作用,但指引方向的不仅仅是目标。为了充分凸显把准方向在工作谋划中的重要作用,后面我会单列一条加以具体说明,这里就不多说了。

五是谋得实,关键是目标实、任务实、措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前面谈到,目标、任务、思路、措施,这是谋划工作的四个基本要素。任务是目标的具体化,思路是实现目标的路线图,措施是实现目标的操作系。工作思路重在“对”和“清”,其它三个要素都重在“实”。目标实,就是要做得到、看得见。任务实,就是要明确、具体,最好能条目化、项目化,必要的情况下还要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这样才便于推动任务落实。措施实,就是要可操作、行得通,让人知道怎么做、能够照着做。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谋划,需要清楚地回答“为什么”“ 做什么”“怎么做”三个基本问题,需要给出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但落到文字上这些方面未必要写全;三个基本问题的“出场”顺序也不是固定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对于多数人一看就明白为什么要做的事,可以把原由略去不写。

第三,谋有“方”。这个“方”,指的是方向。我们做任何工作,首要的都是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能出现方向性、原则性错误。

那么,谋划工作时怎样才能把准方向呢?之前,我推出过《写材料首重方向感》一文(第512讲),其中系统讲述了辨别和把握工作方向的五种方法:一是紧跟上级指向;二是锁定目的(目标)导向;三是把准需求导向;四是突出问题导向;五是端正价值取向。这几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组合运用、综合运用。具体怎么用,之前的课程中讲得比较清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第四,谋有“法”。这里所说的“法”,包括前面讲到的思维方法,也包括领导方法、工作方法等很多其它方法。比如,最常用也很管用的有这么一些“谋”的辅助方法:

一是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体会,调查研究不仅是工作谋划的前置程序,更应当贯穿工作谋划的全过程;不仅工作没有思路或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要善于用调研开路,就是有清晰的思路、具体的方案,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加以科学论证、发展完善。

二是要素分析。这个方法,可以包含在调查研究的“研究”之内,也可以单独运用。所分析的要素,除了目标、任务、措施这几个基本要素,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兼顾时与势、危与机、人与事、新与旧、远与近、难与易、质与量,以及政治与经济、发展与安全、优势与不足、需要与可能等诸多要素。对这些要素考虑得越全面,工作谋划就越周密。在要素分析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工作模型之类的工具,也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四象限法”等经验方法。

三是集思广益。这是“群谋”“众谋”之法。集思广益,可以集中召开座谈会,让有关方面的同志一起来出主意、想办法,也可以按层级、按领域、按业务归口分别召开座谈会,或是要求书面报送工作计划、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汇总之后再进行筛选、提炼和综合。可以先“集思”,在此基础上形成谋划工作的物化成果,或是直接拿出谋划工作的初步成果,然后再“广益”——在广泛听取意见中加以完善,还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不同范围多轮听取意见。比如,为了写好这次会议的讲话稿,我们先是召开座谈会,全覆盖听取下级部门“一把手”的工作建议,然后在部门内部按业务归口听取各科室关于工作思路的汇报,形成稿子后又面向班子成员书面征求意见。

四是学习借鉴。这是借智借力之法。工作的思路和做法、经验和教训,都在可借范围之内。我们筹备的这个会议,上面两级都开了,不少兄弟省市也开了。我们可以向上借智,也可以向外借力。我的一个惯用做法,是按照工作内容,把上级部署与兄弟单位的实招新招归拢到一起,列成“一览表”,这样有利于从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的角度加以借鉴,正所谓“上情+外情+实情=行之有效的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四种方法,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其中也包含着思维方法。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互相结合的,思想方法不对头,工作方法也就不对头。”

需要强调的是,我把调查研究放在第一位,把要素分析也放在靠前的位置,本身就具有倾向性,代表着倡导和推崇。工作思路打不开的时候,我并不主张一开始就找帮手、借外脑,而是要更多地靠自己去想办法,尤其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我们党的传家宝。

第五,谋有“序”。做好工作谋划,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需要统筹兼顾的因素也很多。要避免打乱仗,不仅要对“谋什么”心中有数,还要对“怎么谋”心中有谱,对“先谋什么、后谋什么”心中有序。古人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宋·欧阳修《易或问》)“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做好工作谋划,不仅要谨记“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汉·刘向《说苑·谈丛》),还要谨守先谋总的、大的、主要的、重要的、紧要的,正所谓先总后分、从大到小、由纲到目,这样才能“执一而应万,握要而治详”(西汉《淮南子·思有术》)。

第六,谋有“据”。工作谋划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以及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很多工作关系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谋划中除了以事实为依据,还需要掌握好理论依据、法律依据、政策依据,需要我们把田野调查与文献检索结合起来。掌握的依据越充足,自己心里就越托底,工作谋划就越科学。

第七,谋有“体”。工作谋划要部署出去、施行下去、宣传开来,需要落成文字、形成文稿文件。领导讲话稿以及工作规划、计划、方案等,都是工作谋划的具体载体。把工作谋划写入(写成)不同的文稿,既要以科学的谋划充盈文稿之实,又要按不同的体例塑造文稿之形。同样是目标、任务、思路、措施这么一些要素,写入不同的文稿,落笔的轻重、着墨的多少、内容的详略、语言的风格等理应有所不同。所以,做好工作谋划既要在深谋远虑细计上动脑筋,又要把握好相关文体文种的行文特点和区分度,在精准呈现所谋之事及操作要领下功夫,使工作谋划形实兼备、形实统一。

第八,谋有“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汉·桓宽《盐铁论》)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需要我们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变中求新求进、求突破求发展,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新旧相推、与时俱进、永不停滞。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谋划工作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外部环境、内在要求有什么变化,摸清楚所谋之事过去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未来有可能会怎样,本地本单位是怎样的、外地外单位又是怎样的,进而才能以变应变、推陈出新。当然,无论工作的“抓手”“抓法”怎么变,有些东西是不能变也不该变的,变了就会变质变色变味。这些不能变的规律和原则、宗旨和初心,就是我们要始终坚守的“正”。

一年春作首,万事谋为先。时下,新的一年刚刚开篇,工作谋划正当其时。谨以此文与读者朋友共飧,希望对大家做好工作谋划有所助益。(5931字,2023年9月2日完稿,9月3日、9月7日修改,2024年2月23日、3月2日再改)

33132_gui6_9664.png



33133_f171_4820.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