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行笔之法 ●
写文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到纯熟后,纵笔所如,无非法者。”(清·吕潢《初月楼古文绪论》)
重复的就是重要的
写文章,尤其是写公文,原则上要避免语言重复、内容重复。但是,有的时候为了凸显主题、强调重要问题,有一些观点和文字上的重复也是必要的。这不是“碎碎念”,而是“重要的问题讲N遍”。
比如:领导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写讲话稿时切切不可遗漏,甚至在同一个稿子里也可以适当重复,因为这是他认为比较成熟的观点,是神来之语、得意之谈。
又如:一个主题之下的小标题中,一个观点之下的分论点中,“两头”的文字可以重复。这样的重复,往往具有观点配套、强调关键词、凸显主题词的作用,就像下面这两组标题:
第一组(前头重复,强调“进一步”)
一要进一步抓好作风建设
二要进一步抓好典型选树
三要进一步抓好干部选用
四要进一步抓好信息宣传
五要进一步抓好工作统筹
第二组(后面重复,强调“下功夫”)
第一,在掌握干部工作规律上下大功夫
第二,在知人识人、选人用人各环节上下真功夫
第三,在加强干部工作系统工程建设上下长功夫
再如:写作中的照应也常常表现为多种形式的重复。从位置上看,有为了首尾呼应、前后呼应、点题照应,分别安排在文章中不同位置的重复;从形式上看,有重复完整的一句话,也有重复一两个关键词。
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刻意安排的重复,是内容上的强调、印象上的叠加,与思路不清晰或语言不干净造成的啰啰嗦嗦、唠唠叨叨不是一回事儿,与没话找话说、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车轱辘话也不是一回事儿。(574字,写于2016年6月,2020年2月20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