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 一文两用:既教写信息 又教改文章 ——信息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点评修改(四)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4 13:55:45

【新课导学】

前段时间,我们单位又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全省××系统骨干信息员培训班。我作为协管这项工作的班子成员,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作了讲话。
我先后在5家单位工作过,其中有高校、群团组织,也有政府部门、党委部门,经历还算丰富。在每一家单位,我都采写编报过不少信息文稿。前面十几年,我所掌握的方法技巧,主要靠自学,多是从新闻写作中移用过来的,从信息刊物上琢磨出来的,从信息写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野路子”居多。直到10年前,进了现在这家单位工作,才通过举办和参加骨干信息员培训班,补上了这一课。
这样的培训班,我们单位已经连着办了10期。我作为组织者和授课者,参加了其中6期。只要时间允许,我都尽量听一听别的老师讲课,听一听学员交流发言。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
在今年的开班式上,2家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的代表和2名优秀信息员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这4位同志讲得都很好,作为一名“老信息”,我听了以后,确实有“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的感受。
政务信息被称作“内部报文”,在机关文稿家族中是一个挺特殊的小老弟,既有别于法定公文,也有别于新闻稿件。信息文稿可以说是“螺蛳壳里做道场”,篇幅不长,写好不易。
尽管之前我写过不少信息文稿,但近年来以写“大材料”为主,对信息文稿主要是点点题、审审稿,算是退居二线了吧!因为手上缺乏“一手信息”,“三好公文课”里关于如何撰写信息文稿的课程不多,只有第48讲、第119讲。
参加完这期培训班,我就想,这些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信息员的发言稿,不就是最好的教材吗?
古语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我摘了这些发言者的“桃子”,这里对他们的发言稿作个简要点评,作些吹毛求疵式的修改,算是小小的回报。




写好××信息的“四句箴言”

HZ市PG区委××部   LPY


什么是××信息?中央××部把××信息功能概括为这样四句话:领导决策的情报部,掌握工作进度的显示屏,把握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由此可见××信息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有着4××信息工作经验的老信息员,我想用四句箴言,分享××信息写作道路上的一些心得和感悟。

一、磨刀不误砍柴功,要苦练内功,增强底气。胸无春秋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有一些新人向我抱怨,说写××信息的时候,不知从何入手,感觉很多东西可以写,可提笔又什么也写不出来。根本原因在哪?就是对工作了解不多、研究不深、钻研不透,在这种情况下出的信息就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停留在蜻蜓点水浅尝辙止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算绞尽脑汁,用尽洪荒之力,写出的也只是一些已经过时的做法,与预期效果大相径庭。一个好的××信息员必须是个全才,既要做所负责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也要研究整个是熟悉××工作方方面面情况的活字典更要全面了解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基层的社情民意百科全书。要练就千里眼”“顺风耳,平时要多学,学业务知识、学政策法规;要多读,读好的范文、读上级的文件;要多听,听领导的讲话,听群众反映和评价。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三多,才能在研究工作中发现亮点、在思考工作中形成独到见解、在推动工作中寻求找到破解难题的举措钥匙,写起××信息来才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的信息才会鲜活生动、有血有肉。

二、文章不厌百回改,要反复打磨,把好提高质量。古人云: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一个字、一句诗都会写得如此艰难,何况写好大大小小的信息。以前,我也曾为了拼数量,混脸熟,不顾质量,海量投稿,结果石沉大海,收效甚微。后来,我撰写××信息,初稿完成后不急于上报,多些稿来稿去,从不同角度反复透视,抓住特色,突出闪光点,反复提炼加工,提高信息的含金量。坚持组工信息把关制度,严把政治关、内容关、文字关。首先审视整体结构,看是否还有需要调整变通的地方;其次揣摩大小标题,看是否还有不够独特的地方;最后逐字逐句推敲,看是否还有语句不通、文字不顺的地方从而确保信息方向不偏、定位准确、原汁原味、有血有肉内容新鲜、文字精准

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要带好队伍,形成合力。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前,基层××部门业务科室干部大多埋头业务工作,对信息工作不够重视,信息宣传队伍培养力度不足;信息宣传科室常常单打独斗闭门造车,难为无米之炊。写好××信息,光靠个别科室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发扬团队精神,上下联动健全网络,共同参与紧密合作,这样才能使信息工作水活源清枝繁叶茂。落实全员信息员工作机制,把任务分解到各科室个人、落到人头上动员全员力量全体总动员从文件堆里、讲话稿中、领导口中联系上下、参加活动、深入基层〖这一套招式确实很有力,也很有效,是做好信息资源采集的六脉神剑,多方面挖掘信息资源,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可靠、全方位地传递上来。

四、专注成就未来,要沉得住气,久久为功。三更灯火五更鸣,文稿常伴梦恹眠信息写作是个苦差事,熬心伤神,其中的繁杂程度和写作难度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的。因此,写好信息既要有打短平快的技巧,更要具备跑马拉松的韧劲和勇气心浮气躁”“上稿心切”“沉不下来,这是很多新进信息员的通病。现在很多搞信息宣传的地方科室都存在一个现象:铁打的科长流水的兵,几年下来,从事信息宣传的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科长还是那个科长、负责人还是那个负责人。其实,并不是科长多么厉害不可替代,而是接替的兵沉不下来慢慢打磨、接不上来神枪手是子弹“喂”出来的,笔杆子出来的,写好信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碎片砖一瓦素材,不以采稿而喜、不以落榜而伤,把冷板凳坐成热炕头,才能在信息小舞台上干出人生大事业〖这一段写得很好,金句频出。

我有一管笔,何惧风和雨〖这是我的句子,详见三好公文课217讲,说明这位发言者是三好公文课的粉丝。信息工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信息工作是一回没有休停的淘金信息工作是一种没有止境的创作,信息工作永远在路上!〖这几句话也挺精彩。无论前面是荆棘丛丛,还是鲜花团团,我都将精神抖擞,一如既往,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点   评〗

这篇发言稿的作者,是一名有4年笔龄的“老信息员”。因为信息工作的经验比较丰富,体会也比较深刻,所以拳拳到肉、针针见血,写到了点子上,而且妙语如珠、金句频现。

从大的方面看,这篇稿子的可圈可点之处,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用四句箴言来“领题”。这种写法,最具代表性的当属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当时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总书记巧妙地运用了3句古诗作“眼”,是“题眼”也是“文眼”,他说: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类似的写法,还有用歌名、歌词甚至歇后语来领题作眼的。不管用什么,一定要用得贴切,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挑细选。

二是直面问题,不怕亮丑揭短。亮丑,亮的是自己的“丑”,比如作者坦言“我也曾为了拼数量,混‘脸熟’,不顾质量,海量投稿”。揭短,揭的是身边人之短、同事同行之短,其中有新人的抱怨、“通病”,也有基层部门业务科室的实情、“流行病”。可贵的是,作者除了“手电筒”既照别人也照自己,对点到的问题,还对症下药,开出了治病强身的“经验方”。

总书记说过:“常打问号是一种清醒,会打问号是一种智慧,解开问号是一种能力。无论做信息工作,还是其他工作,我们都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里,我也向这位同行同道指出两个小问题:

第一,你在文中有过度使用引号的情况,很多引号其实是不必要的。文中个别地方,我也加上了引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加减,你可以自己琢磨一下,我相信凭你的悟性,一定会找到答案。

第二,你的文字已经不错了,但还不够“干净”,有的地方拖泥带水。如果写完文章,能够多磨一下、多抠几遍,一定会更好。





图片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来源:三好公文课公众号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