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无创新,不写作!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5 19:03:53

   【写在前面】

昨天,微信公众平台给我发了一条通知,说是“三好公文课”第424讲《总结好,大有益——5篇省委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学习比较》涉嫌滥用原创,因为“整合内容不能声明原创”,处理方式一是这篇文章被取消原创标识;二是屏蔽原创功能至2021年1月15日。
我觉得有些委屈,因为那堂课并不是简单地整合别人的文稿,而是将其提纲抽取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写作规律;更主要的,是我的讲稿从写作立意到写作思路再到整体框架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原创内容所占的篇幅远远超过了平台关于原创的规定。
尽管如此,我并不想发起申诉。一方面,实事求是地说,第424讲因为是对5篇讲话稿进行比较分析,其中“别人的”内容加起来,确实占了较大比重。用我在下面这堂课中自设的标准来衡量,第424讲可以说是“集成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原创”。另一方面,也想给自己提个醒——今后要更加注重保持“三好公文课”的“纯原创”品质。所谓“纯原创”,应当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不仅写作思想应当是自己的,文稿实例也应当是自己的,只举自己亲手写的、亲自组织撰写的文稿为例。这是“三好公文课”的一大特色,既要保持,更要强化。
连同这一讲在内,“三好公文课”一共推出了428讲,我一直致力于原创、坚守着原创。有的课程,比如第393讲《平易才能近人(二)》、第396讲《文学创作与公文写作辨析——与省文联的干部谈写作》,明明是原创的,但因为推送得比较匆忙,忘了加上原创标识。无论在现实工作中还是在这个课堂上,作为一名原创型写手,我深知原创的不易,理应以更严谨的态度、更有力的行动去弘扬原创、支持原创、呵护原创。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次的一“失”,对我来说未必是坏事,它会让我时时自警,绝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暂时被屏蔽原创功能,并不影响我继续推出原创课的热情。前段时间,我刚好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无创新,不写作!》。借此机会发出来,既讲授写作创新之道,也以此自省自勉自励,算是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吧!




无创新,不写作!

成    文


近日读书,读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的演讲名篇《不自由,毋宁死》,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跳出了一句话:无创新,不写作!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追求。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这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自由颂歌。帕特里克的演讲主题,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写照。

追求引领方向,追求激发动力。那么,我们在机关单位写材料,到底要追求什么呢?显然,求名求利是不现实的,我们要追求的应当是价值实现,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而要追求价值实现,就需要提高材料的附加值,就需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也说过“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机关文稿对创新的要求肯定没有文艺作品、学术文章那么高,但同样要重创新、敢创新、善创新。古人说:“文章最忌百家衣。”(宋·陆游《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如果千文一面、千篇一律,不仅没有看头,更不会有什么价值。

机关文稿写作中的创新有很多种。从内容上看,无论是思想观点还是支撑材料,无论是工作理念、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措施、工作经验,都在可创新之列。从形式上看,无论是文章结构还是句型句式,无论是大小标题还是语言文字,都有可创新之处。从方法上看,无论是思维方法还是写作方法,无论是文法章法还是句法语法,都可行创新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写作中的创新也是一样,大到想出一个新的立意、表达一种新的思想,小至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概括一种新的观点、写出一句新的话语,都是创新。写作中的创新,主要有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两大类,思维角度新、写作素材新、表达方式新是最基本的创新。

我们起草一篇机关文稿,多多少少都要有些创新,不能来来去去写法都是“老一套”,样子都是“老面孔”,语言都是“老调调”,内容都是陈芝麻烂谷子,这样的材料不如不写。我写了整整30年材料,不敢说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也不敢说自己写的材料有多好,但我绝对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每写一份材料,我的态度都是认真的,都是奔着出新出彩去努力的;没有任何一份材料,是抄别人的,或是复制之前自己写过的;在写材料的自我要求上,我做到了“无创新,不写作”。

在我看来,创新不仅体现文稿水平、决定文稿价值,还能增强写作动力、提升写作能力。写作中追求创新,才能有所进步;写作中有所创新,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当然,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认为,创新之本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之源是读书学习和工作实践、生活实践。如果写材料的时候,总是想着找范本、找摹本、找抄本,总是习惯于按套路、按模板、按定法,写出来的材料就是死水一潭。要让写作创新如清泉习习、源源不断,不仅需要掌握一些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的创新之法,更重要的是稳固根本、激活源头。机关文稿主要是写工作、写业务,所以无论是写出新意还是写出新话,关键要在工作的研究思考上下功夫。谋划工作有了新思路,推进工作有了新举措,总结工作有了新经验,写作创新才不至于沦为文字游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讲的是科技创新,但写作创新也跳不出这几种方法和途径,下面我分别谈一谈。

——关于写作中的原始创新。在写作中,不是每句话、每个字都是新的才叫原创,只要写作思路、中心思想是自己想出来的,语言文字是自己组织起来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且多数内容跟别人的、已有的不一样,就可以算作原创。文章靠思想统领,靠观点站立。思想上的原创最难也最可贵,这是机关文稿写作中的关键核心技术。达不到思想的原创,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在观点上进行原创;实在不行,至少要写出几句原创话。

——关于写作中的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是写作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创新方法,主要有两种操作手法:一是把别人的东西集中打包,然后换个外包装。当然,除了包装是自己设计的,内容物最好也要有自己的产品。二是用别人的零件组装自己设计的新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理念、核心技术都是自己的,所以不用担心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关于写作中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创新方法。“引进”谁都会,关键要引进先进的技术、适宜的东西,这需要建立在广泛收集、比选择优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是关键,这就需要细嚼慢咽、含英咀华,不能囫囵吞枣、牛嚼牡丹;“再创新”是目的,这不仅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ABCD”变成“甲乙丙丁”,而不是“abcd”或“BCAD”。

——关于写作中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相对于自主创新、独立创新而言。我们经常说,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写大材料,经常需要组建团队、协同作战以至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既有其有利的一面,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有不利的一面,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时候,牵头或主笔的同志一定要善于民主集中,既充分调动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又要有自己的选择、判断和主见。

无论创新什么、创新大小、如何创新,我们都不能为创新而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所有的写作创新,一定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写作目的;机关文稿的写作创新,一定是为了以文辅政、推动工作。(2237字,2020年12月14日完稿,12月18日修改,2021年1月9日再改)




24176_hb4n_2819.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