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最好的融合
——和苏远“写友”
成 文
【核心观点】
公文与文学看似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不仅有相通之处,也未必就不能有相融的可能。相融的,或许不是文风,不是行文要素,但必定是文字,是文字背后起支撑作用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也许还可以是文字当中蕴藏着的至情至性与无疆大爱。
前不久,“写友”小梁通过微信向我推送了一首现代诗,诗名《兄弟》,作者叫苏远,是小梁的大学同学。诗中写道:
在我看来,虽然从古到今,都有现实主义的诗词流派,但从突出品性来说,诗是最文艺的,也是最具浪漫气息和色彩的。写诗特别讲究意境之奇之美。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著作《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说”,认为诗有三种境界,也就是物境、情境与意境,三境俱佳方为好诗。在我看来,除了物、情、意“三境”,还有“三境”也与写诗密不可分——一为理境。就是通过巧妙的叙事说理,把读者引入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境界,让人得到启发、有所领悟,哲理诗尤重此境。二为幻境。这是一种十分玄妙的想象之境,想象到出现幻觉的程度才能进入。三为梦境。青少年爱幻想也爱做梦,没有梦就没有诗,至少缺乏写诗的灵性。正因为如此,写诗并不是青少年的专利,但青少年最爱写诗,也最富诗情。
我这个人,理性大于感性,特别是走上从政之路以后,理性的成分越来越重,所以尽管年轻的时候写过一些诗,但没有坚持下来,这并不影响我对诗的喜爱。
《兄弟》这首诗,场景和思想跳跃,想象和比喻奇妙,运用了不少打破常规的组合以及联觉、象征主义的手法,因为我缺乏诗性诗情,未必能完全读懂,但至少看得出第一段写的是时空融合,第二段写的是情感融合,第三段写的则是文字融合——文字可以让我们“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西晋·陆机《文赋》),不仅时间空间、思想感情统统可以囊括在内、融为一体,融合之后还会产生无与伦比的裂变效应,所以作者说这是“最大最好的融合”。读罢此诗,我就算不能进入其中的情境、意境,至少能进入作者心营意造的理境。
我与苏远小友虽未谋面,神交已有一段时间。今年6月,写友小梁第一次向我推荐苏远的诗作,并在微信中介绍:
此人是我大学的下铺,YL师院真正的大才子,文学功底远在小林(注:小梁读大学时的师弟,也是我的写友)与我之上(我与小林均由衷持此观点)。为人真诚,生性淡泊,平时也不太看书学习,但诗歌实在写得很有味道,很有特点,属于天外飞仙的类型,有兴趣可以发点请您指点一下。
小梁向我推荐的,是苏远发表在《巴马作家群微刊》第25期上的一组诗作。这份电子刊物上,还附有作者简介——
苏远,本名苏致诚,广西巴马人,1984年7月出生。自幼喜欢诗歌,初中开始自己摸索创作,有了自己对诗的态度。不渲染诗的光芒,也没有忽视诗的魅力,以平常心写字记情,偶尔也在《中国诗歌》等一些刊物发表诗歌,更多的时候是与文字、生活相互调整,彼此需要。
认真读完这组诗作,我在微信中回复:
我学习了,确实写得很不错,既有诗情诗味,又有哲思哲理,能把这两方面比较自然地融合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认为,文学创作水平的高低,天赋和灵性占有较大分量;而实用写作(包括公文、新闻、论文写作)的水平高低,则更多地取决于勤奋和悟性。这两类写作,是有明显区别的。能够把上述四个要素集于一身者,凤毛麟角。而你和小林,包括我本人,与苏远相比,可能前两个要素有所不及,但后两个要素起到了很好的补短作用。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回复,是有感而发,也是惯常与小梁、小林的交流方式。我曾在发给小林的微信中说:“与懂文字者交流,就是交心交识交智,这实在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与懂写作者交流,所‘交’更多更深更广。我享受这种交流。”凑巧的是,上面这段给小梁的回复,也谈及了融合的问题。没想到,小梁把我的回复发给了苏远,苏远又给我回了一段话。就这样,我们的“写友圈”又加入了一个新朋友。
当时,苏远是这样回复的:
感谢成文老师鼓励,实在受之有愧。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都是重在载道传情,公文重在分析事理,启迪思考,形成共识。文学重在塑造自我思想人格,敲打心灵,拥抱生活。都写众生之语,饱含百姓之情。
小梁、小张、苏远,还有我,都是喜爱文字的,正如苏远把文字称为兄弟,我们一直都与这许许多多的兄弟在一起,团结友爱、相互支撑,你懂我,我也懂你。今天,重拾这段写友之间以文字文识文心相交的经历,我忽然想到:公文与文学看似两套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但不仅有相通之处,也未必就不能有相融的可能。相融的,或许不是文风,不是行文要素,但必定是文字,是文字背后起支撑作用的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也许还可以是文字当中蕴藏着的至情至性与无疆大爱。正如苏远所言:兄弟,方方正正的中国字/独立自观/相遇城墙/这是最大最好的融合/时间没有了意象/空间没有了具象/宇宙/爆炸了。(2115字,2022年12月8日完稿)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