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立足“现”•激活“场”•放大“感”——例谈怎样增强领导讲话的现场感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6 20:09:36

立足“现”·激活“场”·放大“感”

——例谈怎样增强领导讲话的现场感

成    文

什么是现场感?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新闻学领域,现场感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客观现场在当事人和目击者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新闻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事实的转述行为,因为阅读者并不在事件发生的现场,现场感只能源于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写,属于一种间接“传感”。而领导讲话则不同,讲话者与倾听者同在现场,所见所闻是一致的,现场感是一种有你有我的“同在感”,更是一种人同此情的“同情(共情)感”、心同此理的“同理感”,讲话者所讲内容要让听众有所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从会议活动的现场找到能够触发感情感想的触媒以及能够打通思维、沟通心灵的“感点”,把讲话者所感变成倾听者的“交感”、同感、通感。

新闻界有一种说法:“现场感”是稿件的“牛鼻子”。在我看来,对领导讲话来说,现场感是感召力的放大器。领导讲话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号召听众、发动听众按照所讲的去做。现场感强则感召力强,才会有好的发动效果。至于情绪上的感染力,可以包括在感召力之中,也可以独立于感召力之外。换句话说,就是感召力是感性+理性的综合体现,比以感性为主的感染力内涵更广、作用更大。

关于如何增强领导讲话的现场感,我在之前的课程里多次讲过,最近又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由此再推出一堂新课。

我的新体会新感悟,源于新的实践,也源于我首创提出并身体力行的“会意写作思维”——增强领导讲话现场感的关键,就在于准确理解和把握“现场感”这三个字,成功地做到立足“现”、激活“场”、放大“感”。

什么是“现”?一言以蔽之,就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事。领导讲话,理应“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以,增强现场感的第一要领,就在于现找现用,把身处其境与就地取材、借题发挥、即景生情、假物移情、顺时造势等巧妙结合、有机融合。

——现找“话头”。我们经常讲,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领导讲话。无论领导讲话还是撰写领导讲话稿,所讲所写的内容都是呈线性展开的,找准“话头”至关重要。“话头”往往是讲话的“由头”,更是思路的“线头”。“话头”找得准,不仅能先声夺人,迅速引人入胜,还如同剥茧抽丝,有助于后续内容的顺畅展开。

现场找“话头”,应当聚焦到“人与事、时与地、景与物”这六个要素上,先言他物,然后迅速切入主题,引出所讲之事。这是“起兴”的文学创作手法在领导讲话中的移用。

——现抓“感点”。所谓“感点”,就是思想感情上的诱发点和触发点、生发点和爆发点。讲话者要调动听众的情绪、启发听众思考、放大“感”的效应,就必须找准、抓住一个个具体的“感点”,把一块块思想之砖、情绪之瓦精准地抛入听众的心湖,让思想感情荡起层层涟漪、激起朵朵浪花。

——现捞“活鱼”。所谓“活鱼”,指的是鲜活的写作素材、讲话原料,往往潜藏在会议活动安排的细节中、与会人员的互动交流中,讲话人善于观察、善于倾听,才能及时发现和捕捉。

活鱼还要现场烹。对于抓到的“活鱼”,讲话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可以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听众,也可以就地加工、现炒现卖。高明的讲话者就像是好的厨师,不仅用料要用最鲜活的,还会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增强菜肴的口感,保持食材的营养。

什么是“场”?就是会议活动的场合场景,包括看得见的物理空间和景物景色,也包括看不见却感受得到的理境情境和能量场域。所谓“激活‘场’”,指的是活跃会场气氛,激活能量场域。正如著名作家梁衡所言,“会议是酿造新思想的,是制作精神之餐的,一个好的会议,连会场中的空气中都充满着思想”。一个高明的讲话者,不仅能用语言和声音释放并传递思想的能量、情感的能量,还能与在场的每个人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让整个会场充满无形的能量、走心的力量。

什么是“感”?就是与会者的心理感受,是讲话者语言、声音和所讲内容的感召力与倾听者接受度的集中体现,也是讲话者和倾听者的思想感情发生耦合作用的结果。高明的讲话者不仅要有出色的观察力、独特的感受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力、应变力、控场力,能够用语言和声音牵引听众的心绪思绪情绪,让他们浑然不觉地跟着“我”的思路走、进入“我”为之营造的语境,接受思想观念、情绪价值等的递送,从讲话者的有感而发,变成对倾听者的思想感召、情绪感染,进而在心灵共鸣中放大思想观念的引导力、在同频共振中扩展情绪价值的影响力,实现从“传感”向“交感”、从“弱感”向“强感”、从“同感”向“通感”的迅速转变和即时放大。

要增强讲话的现场感,讲话者或拟稿人最好能在讲话或写稿之前,先到会议活动的现场去实地看一看、沉浸式地想一想。实在没有空,可以先上网搜一搜会议活动场地的照片,认真琢磨一下会议方案,在脑子中模拟一下会议活动的现场,看看能不能找到有助于增强现场感的触发物、触发点。举办会议活动当天,讲话者如果能适当提前一些时间去到现场,顺着预定的路线走一走,与在场的同志聊一聊,很有可能就会触发灵感、激活思维、捞到“活鱼”。如果对会议活动的场地不熟悉,这一点尤为必要。

现场感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临场发挥感、即兴发挥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对现场的一切全然不顾,对听者反应、会场效果全然不管,只管照着预先写好的稿子念,一念到底,念完了事。

讲了这么多,还是举个例子吧!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这里就举个我在青年活动上的讲话为例。

在××市金融赋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春天是个好时节,播种希望,孕育万物;今天是个好日子,28年前的今天,我们这次活动的承办单位××银行宣告成立〖这个信息是我到了活动现场才了解到的,相应的内容也是讲话的时候临时调整的〗。在这样一个好时节、好日子,我们在这样一个好地方,举办NN(地名)市金融赋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启动暨青年金融服务站启用仪式,这是一件服务青年的大实事、服务发展的大好事,可以说是好上加好,我要为主办单位点赞!受×××同志和××同志委托,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首府青年创业就业的专家导师、金融机构表示衷心感谢,向首批获得资助的青年创业人才表示热烈祝贺!

前不久,接到团市委发出的活动邀请,我明确表示尽可能来参加。一来是情之所系,我是一名老团干,当初从事共青团工作超过16年,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充满感情。二来是职责所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分管领导,理应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这是把“客场”变成“主场”的技巧运用〗。我多次说过,共青团工作是朝阳事业、点火行动,有限职能、无限空间。这次活动,不少市直单位和金融机构都参与进来,共同为青年创业就业聚力赋能,说明团市委烧的这把“火”,已经初步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之势。希望有更多青年人才能够借助金融赋能行动这把“火”,点燃青春,照亮未来。   

对于如何把这把“火”越烧越旺,刚才××银行NN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前面两位创业青年代表“小吴总”吴××、“南瓜表妹”张××分别作了精彩分享〖这些内容也是我到了活动现场后才了解到并临时增加的〗,我听了发言、看了材料之后深受启发。下面也谈三点认识〖谈认识比提希望更贴近青年,也更能激发同感〗,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金融赋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是关心服务青年的务实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青年的创业离不开资金保障、金融支持。当前,NN市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域经济循环从过去的“房地产—基建—金融”向“产业—科技创新—金融”新循环转变。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更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实施金融赋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生动实践,更是助力青年成长、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第二,全链条金融赋能是破解青年创业难题的有益尝试。创业有风险,最大的风险是资金。根据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的统计,六成的青年创业者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其次是经验不足、缺乏管理能力等。具体到NN,我们了解的情况也高度相似。刚才,“南瓜表妹”在发言中特别谈到创业早期因为经验不足而种瓜失败、血本无归、资金链断掉的亲身经历〖这也是现场感的具体体现〗,说明这类问题具有一定普遍性。这一次,团市委联合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探索金融赋能青年创业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特别是瞄准青年创业者在资金、经验与团队能力方面存在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提供创业贷款、创业培训、财务规划等系列服务,实现“融资+融技+融智”一站式服务,可以说是抓住了重点、切中了要害。希望通过持续深入开展这样的活动,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聚力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NN特色、青年特点的金融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工作质效,让金融赋能成为青年创业的强大引擎,成为NN共青团工作的响亮品牌。

第三,多方支持是金融赋能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青年创业项目普遍体量不大,但前景可期,这就如同生机无限的青苗,需要社会各方给予必要的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如果说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阳光,金融服务就是雨露。近年来,我市出台实施《关于更大力度促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NN就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比如,每年开展应届高校毕业生优质创业项目评选,单个项目最高可获得2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同时,在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深入实施“青穗贷”项目,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等,有力助推青年创业就业。我衷心希望,有更多金融机构能深度参与到赋能青年创业就业行动中来,精准对接青年创业金融需求,着眼青年创业全过程,推出个性化、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以更多优质金融产品满足青年创业需求。同时,也恳请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创业贷款审批流程,设立绿色通道,缩减青年融资时间及经济成本,为我市青年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贴心的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持续润泽首府创业青年,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在NN这片沃土上深深扎根,开出更加绚烂的花,结出更加丰硕的果。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NN人才工作有一句口号,说的是“Y(城市简称)有人才,才有未来”。这个“Y”,是××的“Y”,也可以理解为××的“Y”。今天我想加上一句:Y有青年,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也是一个城市消费力最强、劳动力最强、创造力最强的群体。青年的去留决定城市的兴衰,青年的面貌决定城市的风貌。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捆不住青年的脚,但我们应当也可以留住青年的心。近年来,每年都有超过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选择到NN就业和发展。在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榜单中,NN位列××地区榜首。当前,NN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机遇大好、前景大好。希望首府青年创业者们紧紧抓住……等发展新机遇,依靠创新抢占发展新赛道,通过创业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希望全市各级团组织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相关职能部门、驻Y金融机构精诚合作,把NN打造成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业激情充分涌流的热土,让NN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NN更有为!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这篇稿子,确实达到了“讲出现场感,激荡青年心”的效果,当时在场的同志都说好。因为该讲的道理前面都讲过了,这里就不作具体分析了,读者朋友可以自行联系实例思考、琢磨,如何把前面所讲的道理和方法化为己用、灵活运用。(4660字,2025年5月2日完稿,5月4日修改)




41864_uycw_7337.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