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我的文章我做主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4 13:56:52

  【新课导学】

        到这一讲,《边写边悟》一书中的“运思之法”部分就推送完了,一共是14篇文章。

按书稿顺序,接下来是“谋篇之法”,有6篇文章。考虑到给读者换换口味,我可能会停更几天,争取开发一两堂实战型的新课、放点儿“大招”出来。

这段时间,尽管出差较多,但工作上的材料没少写,基本保持每天一篇大材料的“生产力”,而且还都是原创的,所以有足够的素材可供开发。工作实践,始终是“三好公文课”的活水源头。因为出差多,我在飞机场、火车站又买了不少书,这是向我的脑海、向“三好公文课”源源不断注入活水的又一个渠道。得益于这两点,“三好公文课”每堂都是新的,永远不会枯竭。


322
class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运思之法 

一篇文章的构思,大致要经历四步:一是找出思绪这个“线头”;二是明确思维的方向;三是捋顺思想的条理;四是形成清晰完整的思路。这既需要头脑连续运转,又需要保证思想有序运行,所以叫做“运思”。




我的文章我做主



这句话听起来挺霸道,好像与前面的《善于发扬写作民主》一文还有矛盾,但有的时候写文章就得有这么一股“蛮劲”。

发扬民主与坚持己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听不进意见的人写不好文章,没有主见的人更写不好文章。自己的文章是责任田、根据地,当然要文责自负、自己做主。莫言说过:“一个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卑退让,但在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

公文不是文学作品,没有版权、著作权、专利权,所以独断专行并不合适。但是,写公文是“谁执笔,谁负责”,主要责任天然地落在执笔者头上,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

有一个爷孙俩骑驴的故事,说的是爷爷和孙子一起到集市上买了一头驴,回家的路上,爷爷看孙子小,就让孙子骑驴。走着走着,有人看见了,说这孙子不懂孝敬老人,孙子赶紧跳下来,换作爷爷骑上了驴。这时候,又有人说了:“这老头不疼孙子!”爷孙俩一合计——得嘞,两个人一起骑吧!可万万没想到,又有人说:“这俩人心真狠,存心想把驴累死嘛!”最后,实在没办法,爷孙俩只能把驴的四个蹄子绑起来,一起抬着走。

这对爷孙因为缺少主见,真是被折腾得够呛。所以,别人的意见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

在别人给我写的文稿提意见时,我的态度和做法是:虚心听,认真记,仔细想,看着办。“虚心听”是必须的,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因为兼听则明。“认真记”也是必要的,好记性毕竟不如烂笔头,何况记下来的意见是很好的学习资料。“仔细想”是关键点。对别人提的意见,要逐条对号入座,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看一看就算了。每一条意见是什么意思,基于什么考虑,该不该采纳,都要想清楚。有的意见听的时候不一定听得进,过后琢磨起来又会觉得有道理。“看着办”是落脚点。对的意见就采纳、吸收,不对的就作为镜鉴。任何时候,对批评意见、修改意见都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770字,写于2016年6月,2019年10月14日修改)


17243_wpek_8214.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来源:三好公文课公众号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