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 写公文要用点儿模糊语言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5 13:20:26

   【文法之悟】

法是死的,人是活的。

把已有的方法用上手、用好了,它才能活起来。挪用、套用是用,化用、活用也是用,怎么用效果大不一样。能不能变着法子用,用得好不好、巧不巧,全看你悟得深不深、透不透。

不明法度写不好文章,死守法度也写不好文章。写文章,必须规矩在手,法度因心。(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人物琐论》)专心致志、用心体会、潜心思考,就能遵循法度而不拘泥法度,曲尽法度直至跳出法度。



● 行笔之法 

写文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到纯熟后,纵笔所如,无非法者。”(清·吕潢《初月楼古文绪论》)


写公文要用点儿模糊语言


我们的生活领域、工作领域和科学领域,都有很多不肯定、不精确的模糊性现象。为了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和处理模糊信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模糊数学应运而生。

连最讲求精准、最擅长定量描述的数学都可以“模糊”,语言和文字的模糊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文语言总体上要求精准,一字一句都不能乱写,所谓“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但因为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模糊的成分。在公文写作中,还有一些“软性”工作没有必要作精确的定量要求,有的现象和问题也很难用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为避免把话说满、说死,留有回旋的余地,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在公文中运用一些界限不那么清晰的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是一种弹性语言,与精准语言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裁量权。在公文写作中,它与精准语言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具有精确语言所不能及的概括性强、含蓄委婉等优势。比如:各级党组织虽然是泛称,但从面上提要求的时候,没有必要说明从哪一级到哪一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相当长起到了修饰和强调时间之长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虽然比具体的年月日要模糊,但有的数据随时都在变化,用大数、约数足以说明情况,与到目前为止匹配起来更能产生一种即时感、紧迫感;全面加强”“明显提高”“重大突破,这里面的副词虽然模糊却很简练。这样的表述,在公文中经常可以见到。

总体上看,公文中的模糊语言主要集中在时间状语、限制定语、程度副词上,集中在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等领域的软指标上。模糊不是稀里糊涂,也不是含糊其辞,而是一种刻意的约略、虚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尽管边界不那么清晰,并不影响意思表达,也不至于产生歧义。当然,需要作定量要求、用数字说话的时候,必须认真斟酌、仔细核对、务求精准。(752字,写于2016年6月,2020年4月6日修改)


图片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