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好,大有益
——5篇省委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学习比较
岁末年初,又到了总结盘点一年工作的时候,进入了写手们的“密集作业期”。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我们举全党全国全民之力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在今年的工作总结中,绝对需要浓墨重彩书写——仅仅写进总结还不够,还有必要作专门总结。
最近,网上陆续公开了好几位省委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稿。我把5篇能看到或基本看到全文的讲话稿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先用“点读法”(详见第42讲《“点读”是个好方法》)进行学习,再用“列表法”进行比较,力求把其中的营养吸干榨尽。
总的来看,这5篇稿子的主题基本一致(除了四川省是把抗击疫情和防汛救灾两项表彰“二合一”,但这样做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较好地落实了中央关于精文减会、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应当点赞),整体结构也差不多,采用的都是“块中有条”的结构方式,按照“交代讲话背景—表达敬意谢意—总结成效和做法(先概述主要成效,再分述主要做法和具体情况)—总结经验和启示—部署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展开。但是,从观点提炼、素材运用到语言风格,每一篇稿子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写作要求。下面,我把讲话稿的提纲和精妙部分抽取出来,采用“切块比较”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学习。
先看开头。在5篇讲话稿中,这部分比较有特色的是“浙江版”: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总结表彰大会,主要是……。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回忆起,在疫情肆虐的危急关头,我们以国宾的最高礼遇送白衣天使们逆行出征;在大家凯旋之时,我们以国宾的最高礼遇迎接大家胜利归来;我们不禁回忆起,千千万万的各行各业人员战斗在抗疫一线,当时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我们只能胜利,也一定能胜利。今天,在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之时,我们再次以国宾的最高礼遇迎接大家参会、为大家表彰庆功。这些都是为了向全社会释放一个强烈信号:你们是抗疫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个开头的特色,一是现场感比较强;二是通过画面回放,一开始讲话就形成了共情式的小高潮;三是3次提到“国宾的最高礼遇”,这种表达敬意的方式非常特殊,也尤显真诚。
再看总结主要做法。5篇讲话稿的提纲,接下来我按讲话发表的时间排序。
浙江版(开8条):
从上面的提纲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些共性特点,也是写总结的常用笔法:
第一,撮要分条。抓住疫情防控工作中最重要的几个方面,采用拉条子的方式概括做法和成效,力求展示工作全貌、凸显工作亮点。所分述的点(条)为4—8个,多数为4—5个,这符合写作惯例,也符合多数听众的记忆能力,体现了“讲话看对象”的内在要求。
比较起来,“浙江版”这部分写得比较全面、细致,所以条目开得最多,其中的“数字赋能、精密智控”是做法上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四川版”所开的5条,第一条的主语(党中央)和后四条的主语(我们)不一致,从逻辑上看,并列起来似乎不是很合适,如果把第一条的内容放在这部分的帽段中,可能会更好。
第二,整体包装。每一个小标题在句式上保持一致,形成一种“套件”式的整体效果。因为是讲话稿,5篇稿子都采用长句、排比句来制标题,增强了气势和感染力。这种写法和风格,在几篇稿子中都是贯穿全篇的。
相比之下,“浙江版”和“江苏版”的小标题对仗更为工整,字数完全一致,体现了文字提炼上的功力和用心;其他3个省的稿子,小标题句式一致,但为了表达准确,不强求字数一致,避免以词害意,这也值得写手们学习。
第三,见人见事。公文以事为主,但事在人为,写总结、写讲话稿的时候,也需要把笔墨适当聚焦到人的身上,这样写事会更生动,也更容易出思想、见精神。“浙江版”和“安徽版”在写做法的时候,主语都是“我们”,侧重于从“事”的角度写;为了进一步凸显“人”,又专门各写了一块,用一个精心选择的主题词来引领。“浙江版”的主题词是“致敬”,“安徽版”的主题词是“铭记”。
这种先写党委、政府怎么做,再突出重点群体的写法,好处是内容比较完整,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不利之处是块数、点数偏多,不易控制篇幅,也容易分散笔墨和注意力。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江苏版”和“湖南版”,主要原因一是简洁,条目数适中,不多也不少;二是聚焦在“人”的身上来写“事”,显得更为生动,也鲜明凸显了“人”这个疫情防控的决定性因素。至于党委、政府所做的工作,这两个省的稿子更多地放在了经验和启示部分,与前面重在写“人”较好地形成了错位。比较起来,“湖南版”写“人”的角度是普适性的,而“江苏版”把苏商苏企“以义战疫”单独写了一条,既符合本地实际,又凸显了地方特色,独具匠心,尤为可贵。
接下来是总结经验和启示。这部分,除了“浙江版”开7条,其他几个省都是开5条。
这部分,我最喜欢的还是“江苏版”,主要是每一个小标题的后半句语言比较鲜活,而且长短句错落有致,文风比较自然。
再看下一步工作。因为开的是总结表彰大会,部署工作不是重点,不宜展得太开、写得太多,否则容易冲淡主题。这部分,虽然几个省的稿子都注意控制笔力,但我觉得还是“江苏版”控得更好一些。
这部分,“浙江版”“四川版”“湖南版”的写法比较接近;“江苏版”的条数最少,概括性最强,地方特色最突出,而且运用了“题眼法”,显得比较鲜活,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安徽版”采用了以“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带出工作部署要求的写法,承上启下、承转自然,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抗疫精神定位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安徽版”所写的工作部署要求与抗疫精神的内涵似乎不能完全对上,也显得有些牵强。
最后是结尾。5篇稿子基本上都是发出号召,其中“浙江版”在倒数第二段专门写了一段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内容,凸显了这项工作无论在抗击疫情还是促进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的来看,5篇讲话稿中“江苏版”最煽情,语言最鲜活,金句最多。下面是我摘录的部分金句,从中可见一斑。
疫情之下,“天使白”“橄榄绿”“公安蓝”“志愿红”都是“战袍”,“黄马甲”“环卫装”“快递服”“安全帽”下都是战士。虽然今天的表彰里不一定都有他们的名字,但坚守岗位的每一个江苏人都是英雄、都值得点赞。
如今,经历了疫情考验的江苏,街道上车水马龙,工厂里机器轰鸣,校园里书声琅琅,餐馆夜市熙熙攘攘,景点景区人流如织,这些熟悉的人间“烟火气”,都成了祖国山河无恙、江苏“疫去春来”的生动注脚。但我们知道,“只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岁月静好的背后,总是凝结着舍生忘死的冲锋、不计得失的坚守,总是凝结着默默无闻的奉献、壮怀激烈的牺牲。
正是有无数个“我”组成的“我们”、无数个“小家”汇成的“大家”,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拼搏出一个又一个“江苏奇迹”。“苏大强”的背后,正是千千万万个江苏儿女的给力支撑。
我们科学把握疫情防控规律,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以“防得住”保障“放得开”。
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坚持“防的是病毒而不是人”“不分国籍,一视同仁”,对所有入境人员都有礼有力、周到妥善安排;我们坚持“外企、民企都是苏企”,最大可能提供必要的物资援助和疫情防控支持。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当然,这5篇讲话稿写得都很好,站位高,格局大,气势足,落点实,可圈可点之处很多。限于篇幅,我在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在粗线条勾勒全貌的基础上,着重把最闪亮或是我觉得微有瑕疵的地方加以展示和简要评析。这几篇稿子,不仅是我们写同类讲话的“活教材”,也是写工作总结的“好样板”。我这种对好稿子先做系统解剖、再做局部解剖的学习方法,以及在归类比较中学习思考的方法,也值得有志于学好机关文稿写作的朋友借鉴。(6110字,2020年12月18日完稿,12月31日修改)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