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谋得深•布得巧•写得好——研究起草部署性讲话稿的“三部曲”

系统推荐 更新:2025-10-06 20:09:45

谋得深•布得巧•写得好

——研究起草部署性领导讲话稿的 “三部曲”

成    文

今天推出来的,又是一堂“点单课”。读者点单我接单,这是“三好公文课”的一大特色,是按需供给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相长的生动实践。我是当大学老师出身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善于因材施教,还注重按需施教。“因材”的作用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差异化发展;“按需”的作用则在于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这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精确制导,让所教的内容既合身又合意,让适宜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5月24日,一位读者“听”了上一堂课后留言:

老师,能不能讲解一下优秀的工作部署讲话稿如何撰写?

我回答:

这方面内容,之前的课程里有一些。比如,《部署性讲话切勿“一要到底”》(391)《关键在于落实——落实上级会议精神的会议讲话稿该怎样写》(364),你可以先翻出来看一看。但这些课程有的聚焦于“部署工作的‘话’怎样讲到位”,有的侧重于“上级部署的‘活’怎样落实好”,可以说是“专攻一面,不及其余”,内容还不够全面。我琢磨一下,看看能不能推出更全面的新课。

领导讲话,按照所讲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礼仪性讲话(致辞)、总结性讲话、部署性讲话、研讨性讲话等。对于讲话稿的起草者(以下简称为拟稿人)来说,部署性讲话无疑是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因为礼仪性讲话往往篇幅不长、“客套话”居多,部署性讲话则不仅容量更大,还要求内容实打实,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总结性讲话讲的都是做过的事情,既成事实,板上钉钉,而部署性讲话所讲的内容多属于“未来时”,可以推测、预判,但看不见也摸不着,不确定性较强;至于研讨性讲话,往往以研究工作、讨论问题为主,偏重于务虚,所讲的内容并非定论,说了未必要做,而部署性讲话是说了就算、定了就干。这样一些特点,要求部署性讲话稿的拟稿人不仅要熟悉所写工作和相关业务,还要有较强的操盘能力,善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工作。如果拟稿人并非讲话者,或者讲话者在拟稿过程中参与程度不高,对拟稿人来说,写作的难度就更大。

那么,部署性讲话稿究竟该怎样写呢?我体会,关键是把握好“谋、布、写”三个大的步骤,弹奏好部署工作的“三部曲”。

第一,“谋”为重,需深思。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遹》)写文章、写材料也是一样,主要的工夫应当花在“写之外”,主要的功夫应当下在“文之外”,尤其要花在、下在“谋”字上。正所谓“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汉·刘向《说苑·谈丛》),做好工作谋划是写好部署性讲话稿的先手棋。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六韬·武韬·三疑第十七》)工作谋划必须考虑周全、细密,核心要领在于“吃透上下情,找准结合点。抓住关键点,打好组合拳”。吃透上下情,就是既要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会议精神研究透,又要把基层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愿望呼声摸清楚,这是做好工作谋划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找准结合点,就是要找准“上情”的“落点”和“下情”的“接点”,实现上下结合、精准对接。抓住关键点,就是要围绕本地的中心工作,聚焦事关全局的重要领域,紧扣本单位本部门的核心职能,抓实关键事,抓到关键处,抓好关键人,抓在关键时,力求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以中心开花制胜全盘,以关键事项、关键环节、关键主体、关键节点的“一子落”产生工作局面“满盘活”的好效果。所谓“关键”,就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打好组合拳,就是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力求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拳拳到肉。涉及一个地方、一个领域、一个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试图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一招制胜往往是不现实的,必须善于运用系统思维做好通盘谋划、整体设计、长远考量,既谋战略又谋战术,既重谋划又重落实,既确保“做正确的事”又推动“正确地做事”。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所以,谋划部署工作不仅要明确“过河”这个目标任务,还要为实现目标指明路径、为完成任务提供方法。比如,“过河”需要过多少人,从哪里过,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过,哪些人先过、哪些人后过;“桥或船”在哪里、有多少,是现成的还是需要临时搭建,是就地取材还是需要调拨资源……所有这些,都是工作谋划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桥或船的问题”,表面看是载体和工具的问题,实质上是思路和方法问题。思路,说到底也是思维方法问题。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善思”——掌握科学思想方法,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又要“深思”——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还要“集思”——集众人之智、各家之长。无论怎么“思”、怎么“谋”,最根本的是要掌握好工作规律,用工作规律的确定性来应对谋划工作、落实任务、推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部署性讲话不能局限于把工作布置下去、把任务分配出去,还应当聚焦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所布置的工作,从思想认识、思路举措、方法步骤特别是攻坚克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指导,指导有方才能推进有力、落实有效。然而,实际工作中有不少部署性讲话只停留在布置工作的层面,对工作该怎么看、如何干,开掘不深,指导不够。这样的讲话,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要么是对解决“桥或船”的问题重视不够,要么是拟稿人或讲话者本身也没搞清楚“桥”在哪儿、“船”在哪儿。

关于如何做好工作谋划,这里提供的只是核心要领。之前的课程中还有一讲《工作谋划的四梁八柱》(601),讲得更系统更全面,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出来看一看。

第二,“布”为要,需巧妙。部者,布也。部署工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布置任务。采用领导讲话这种方式、使用讲话稿作为载体来布置任务,必须把工作的谋划部署与文稿的谋篇布局统一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谋”为重,重在解决需要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去做的问题,包括如何调兵遣将、怎样配置资源;“布”为要,则是进一步解决好如何排兵布阵的问题,让车马炮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显其能。

我总结过一整套公文布局的“五布法”(详见第26),要领就是把文稿的布局分为“布形—布线—布点—布料”这么“四步走”,并把“布势”贯穿其中。布形,要诀是“因事定体,即体布形”,就是根据所写事项和行文目的确定文稿的体裁乃至具体文种,进而根据文体文种确定文稿体式和结构形式。布线,要诀是“理清脉络,综合布线”,就是理清写作思路,敷布好文稿的经线和纬线、主线和支线、明线和暗线,使写作运思沿着正确的路线行进,把网状的思考、树状的结构呈线性展开。布点,要诀是“通盘考虑,统筹布点”,就是着眼文稿全篇,以“布观点”为核心,着重把起点和终点、重点和亮点摆布好。我之所以没有把难点列入“布点”范围,主要是因为“难”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感受,正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而且难点常常与重点、亮点重叠,难点往往也是重点,重点往往也是难点,把难点攻克了就是亮点。布料,要诀是“合理取材,精心布料”,就是对占有的写作素材进行精心筛选、合理加工,然后安排到文稿中合适的位置上,用以支撑观点、充实内容。布势,要诀是“高位蓄势,即体成势”,就是提高写作立意的站位、放大谋划工作的格局,在脑海和心湖中充分积蓄思想、酝酿感情,到了势如破竹、势不可当的时候,再付诸笔端、宣泄出来,如同开闸放水、水到渠成,使文稿形成一种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强大气势。我之所以把“布势”单列出来加以强调,而不是与其他“四布”一样,作为写作布局的一个步骤,主要是因为“线”“点”“料”都是有形的,而“势”这个东西虽无形却可感;一篇好的文稿,不仅要“就文造势、积厚成势”,做到“形生势成、局成势张”,还要让强大的气势如飞流直下,既一贯到底、贯通全篇,又洒落开来、布满全文,这样才能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讲话稿的谋篇布局主要体现在提纲中,拟制出一个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内容精准、结构严谨的提纲,这篇稿子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三,“写”为用,需精到。我经常说,写材料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简单到只用三句话、九个字就可以概括出写作要领,也就是:摸清楚,想明白,写到位。摸清楚,指的是摸清楚所写事项方方面面的情况,基本要求是“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所往”,更高的要求是“十面玲珑”——对前后、上下、左右、内外、正反十个方面的情况了然于心。想明白,主要是想明白为什么、写什么、怎样写。对于起草部署性讲话稿来说,这一步需要通过工作谋划+写作构思来解决。需要特别说明和强调的是,仅靠写作构思是不可能把部署性讲话稿写好的,没有工作谋划作为前提和基础,写出来的稿子就算再漂亮,也必定是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写到位,就是把所思所谋内容精准、表达精到地呈现出来、落成文字。所谓“到位”,古人称之为“辞达”(《论语·卫灵公》),就是心里想的与笔下写的、文稿所呈现的一模一样,具体标准就是文字准确、清楚、通顺、生动、干净。

部署性讲话稿,在写法上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块状结构。第一块写“为什么”(分析形势、阐明意义);第二块写“干什么、怎样干”(明确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第三块写“谁来干”(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每一块之中往往会适当拉些条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块中有条”。第二种是条式结构。把“为什么”写到导语部分,写得精炼一些;主体部分围绕“干什么”平行或纵深展开,一方面工作开一条,往往会把任务和措施结合起来写,条与条之间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递进关系。无论采用块状结构还是条式结构,一级标题之下都可以分解出二级标题,形成“大点套小点”的复式结构。

总之,撰写部署性讲话,需要我们把“谋、布、写”贯通起来、融为一体。无论部署什么工作,工作谋划、工作摆布都比写作构思、遣词造句更为重要,也需要花更多时间、用更大精力、下更大功夫。写手们在撰写部署性讲话稿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动笔,还没有做好工作谋划就仓促动笔,否则就会舍本逐末,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稿子的。(4143字,2025年5月25日完稿,5月27日、31日修改)


42076_ird6_4275.jpeg


三好公文课——

寓心悟于故事,好听;传心得于案例,好懂;授心法于实战,好用。用心创造,好文好课!


文稿更出彩,人生更精彩!


举报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百家
写了 1952001 字,被 人关注